那记载入史册的0.9秒绝杀,至今仍是波特兰玫瑰花园球馆(现摩达中心)最经典的记忆片段。达米安·利拉德如流星般划过底角,接球、转身、出手,皮球划出完美弧线应声入网,整个球场陷入沸腾。这一投,将火箭队送回家,将开拓者送入下一轮,也成为了利拉德“杀手”本色的终极注脚。
然而,在这传奇一刻的背后,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版本——那个绝杀战术最初画在战术板上的终点,并非利拉德,而是拉马库斯·阿尔德里奇。
时间拨回2014年季后赛首轮第六场。系列赛战至2-3,开拓者手握赛点,但此役与火箭缠斗至最后一刻。当德怀特·霍华德终场前0.9秒两罚一中,比分定格在98-98。开拓者主帅特里·斯托茨叫了暂停,布置最后一攻。
在嘈杂的场馆里,斯托茨的战术意图清晰:球队头号球星,当时手感火热的阿尔德里奇,才是第一选择。战术设计是利用尼古拉斯·巴图姆的边线发球,寻找借助掩护兜出的阿尔德里奇,让他去完成那最后一击。利拉德的任务,在最初的设想中,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进攻牵制点。
但篮球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,尤其是当时间只剩下0.9秒。火箭队的防守注意力,正如开拓者教练组所预料的那样,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阿尔德里奇身上。当巴图姆站在边线准备发球时,他看到的是阿尔德里奇被重重围困。
就在电光火石之间,利拉德捕捉到了一个转瞬即逝的空档。他没有严格按照战术板跑位,而是凭借一种杀手本能,突然向另一侧移动,甩开了稍显迟疑的防守者钱德勒·帕森斯。与此同时,巴图姆也做出了一个临场的、大胆的决定——他没有执着于寻找被严防死守的阿德,而是将信任之球传向了出现机会的利拉德。
后面的事情,便成为了永恒的历史。
绝杀后的狂喜淹没了所有细节。利拉德被队友层层叠压在场边,整个波特兰都在为他欢呼。在那一刻,成功的结果掩盖了战术执行过程中的那次“美丽的误会”与临场变通。
然而,这颗种子或许在悄然间已经种下。对于阿尔德里奇这样一位沉默却骄傲的球星而言,尽管他当时也为球队的胜利和晋级感到高兴,但那个原本属于自己的绝杀战术最终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队友,这种微妙的感觉可能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痕迹。
他才是那支球队当时公认的领袖和头号得分手,但在球队最传奇的时刻,他成为了背景板,而年轻的利拉德则一跃成为镁光灯的焦点。这种角色认知上的微妙变化,在胜利的狂欢后,开始慢慢浮现。
随后的赛季,尽管两人仍并肩作战,并入选全明星,但关于球队领导权和外界关注度的讨论开始逐渐增多。2015年夏天,阿尔德里奇做出了离开波特兰、加盟圣安东尼奥马刺的决定。他在后来的采访中坦言,希望在一支球队中成为“明确的焦点”,寻求一个全新的环境。
利拉德则多次表达了对阿德决定的理解与尊重,但也流露出惋惜。他曾表示,自己从未想过与阿德争夺什么,他渴望作为二当家与阿德一起争夺总冠军,他以为他们的组合会有很长的未来。
那记0.9秒的绝杀,是一记载入史册的完美投篮,但它也像一道分水岭。它既是一个辉煌时刻的顶点,也意外地成为了一段伟大合作关系的转折点。一次战术执行中的临场应变,一个成功的结果,却折射出两位球星在职业生涯轨迹和自我认知上的不同路径。
命运有时就是如此奇妙。一次伟大的合作因一场伟大的胜利而埋下分离的伏笔,一场误会最终让他们各自走向了截然不同却又同样辉煌的传奇道路。